糍粑作為一種傳統美食,深受大眾喜愛。然而,當糍粑表面出現發霉現象時,許多人不禁會產生疑問:發霉的糍粑洗干凈后還能否食用?從醫學健康角度出發,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發霉的糍粑上常見的霉菌是黃曲霉菌。這種霉菌在室溫及潮濕環境下極易繁殖,且其產生的黃曲霉毒素具有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即便通過清洗去除了糍粑表面的霉斑,內部可能依然殘留有霉菌及其毒素,食用后對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黃曲霉菌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可侵襲呼吸系統,引發炎癥反應,甚至導致咯血;在消化系統中,它可引起肝臟損傷、胃腸道出血等癥狀;此外,它還可能侵襲心血管系統,造成全身感染,出現敗血癥等嚴重后果。
再者,除了黃曲霉菌外,發霉的糍粑上還可能存在其他病原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即使經過清洗也難以完全去除,食用后極易引發食物中毒,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對于發霉的糍粑,我們應堅決予以丟棄,避免食用。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注意食品的保存方法,保持環境干燥、通風,防止食物發霉變質。如若不慎食用了發霉食物,出現不適癥狀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治療。健康飲食,從細節做起,讓我們共同守護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