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多發性骨髓瘤服哪些中藥
病情描述:
多發性骨髓瘤服哪些中藥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對于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要采取綜合性的治療,其中中醫中藥就是很好的方法。但是運用中醫治療,不能憑秘方或經方去治療,每個人個體都是不一樣,要辨證施治,這樣才能更好的治療,建議去找找中醫看看。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應該做什么護理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體質比較弱,所以說平常要注意,首先對病人四肢骨的力量的一個評估,有沒有骨破壞,例如說下肢骨、股骨,或者大腿骨或者小腿骨。如果有骨破壞,要評估一下是不是有可能發生骨折,如果要是有可能發生骨折的話,一個是及時請骨科醫生去看,是不是給予一定的干預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如果沒有可以鼓勵下床活動,上肢骨主要集中在肱骨和鎖骨,同樣如此,自己注意有沒有可能發生病理骨折,如果有發生病理骨折的危險,最好是提前做一下預防性的固定。如果已經發生了病理骨折,就要及時手術或者固定,或者請外科治理,這就是一個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病人的穿衣或者走路,要預防骨折的發生。而多發性骨髓瘤,常見于扁骨的受侵,包括骨盆、脊柱,所以經常有脊柱的不穩定或者脊柱潛在的不穩定,這時候要注意讓病人在行走過程中要輕、要慢走,不能大步走,還有就是在做檢查的時候,盡可能讓病人是平躺在床上去做檢查,而不是坐著輪椅,因為這樣有可能在路程中的顛簸,就可能加重或者是誘發,脊柱的病理骨折或者給病人佩戴支具給脊柱進行保護,保護的過程中可以減少或者預防脊柱骨折的發生,這是護理過程的一個重要方面。02:16
-
多發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的一個疾病,它主要就是由于漿細胞的惡性增生,侵蝕了骨髓導致的一系列的癥狀體征,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這個病因為侵犯了骨髓,所以它也叫骨髓瘤,骨髓瘤有多種情況,多發性骨髓瘤是其中的一個類型,所以也有的把這類疾病,統稱為漿細胞病,而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病的一個比較典型的類型,多發性骨髓瘤由于侵蝕骨髓,可以造成貧血、感染、骨破壞,甚至影響到腎功能等一系列的臨床問題。01:14
-
多發性骨髓瘤中藥治療首先對于多發性骨髓瘤采用有效的中藥配方進行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效果是很好的,可以采用傳統的中藥像蟲草,豬苓,明黨參,桑寄生,杜仲,降香,茯苓,白術,八月札,知母,片姜黃,制南星,獨活,仙鶴草,大薊、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當歸、土鱉蟲、葫蘆巴、白癬皮、赤芍、山豆根、遠志、澤瀉、金銀花、烏術粉、制鱉甲、三七等配合治療,見效比較快,療效確切。對于多發性骨髓瘤的效果是很好的,許多患者在使用之后可以長期存活,而且這一類藥物配合使用能在短期內縮小腫塊兒,控制腫瘤的轉移和擴散的情況。語音時長 1:23”
-
多發性骨髓瘤 中藥緩解?首先,對于中藥的一個治療,主要是能夠這個起到調整,扶正,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一個作用。那么,對于一些常規的多發性骨髓瘤,還是要通過常規的化療來控制病情的發展的,可以應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的一個治療。那么,對于多發性骨髓瘤的一個方劑,有以下這種方式:比如陽虛的患者,可以應用白花蛇舌草30克,枸杞子20克,菟絲子25克,覆盆子20克,黑豆30克,補骨脂15克,生薏仁兒100克,雞血藤30克,還有紫河車10克,生黃芪15克,當歸15克,骨碎補15克。方劑主要可以補腎,補骨和補血,其中白花蛇舌草有升白細胞,增強免疫力,對瘤細胞有比較強的抑制作用。語音時長 1:19”
-
多發性骨髓瘤什么確診診斷該病的主要標準為骨髓漿細胞增多(>30%)、組織活檢證實有漿細胞瘤。了、M-成分:血清IgG>3.5g/dL或IgA>2.0g/dL,尿本周蛋白>1g/24h。次要標準:(1)骨髓漿細胞增多(10%~30%)。(2)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3)有溶骨性病變。(4)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50%以上:IgG<600mg/dL,IgA<100mg/dL,IgM<50mg/dL。 該病診斷要求:①具有至少1項主要標準和1項次要標準;②或者具有至少3項次要標準而且其中必須包括其中的(1)項和(2)項。患者應有與診斷標準相關的疾病進展性癥狀。
-
多發性骨髓瘤檢查什么多發性骨髓瘤多見于老年人。表現的是貧血,骨骼疼痛,感染發燒,腎功能異常,高粘滯綜合征引起等等。生化全套會提示球蛋白升高,血常規單有貧血,免疫球蛋白會升高,期間要好好休息,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例如,豆制類食品,這樣可以恢復與骨質,增強骨質,不利于發生骨髓瘤。
-
多發性骨髓瘤中藥治療中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主要采用辨證施治的方法,針對患者的具體癥狀進行個性化治療。以下是幾種常用的中藥及其功效:1、黃芪黃芪具有益氣固表、提升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在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中,黃芪可以幫助患者增強體質,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2、當歸當歸有補
-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比較少見的血液系統疾病,屬于漿細胞的惡性增殖性疾病,即骨髓中的克隆性漿細胞發生異常的增生,并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導致相關的器官損傷或者組織損傷。本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比較低,發病年齡多見50-60歲之間,40歲以下的很少見。臨床以骨部的疼痛、貧血、腎功能不全、感染、高鈣血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