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是直腸的惡性上皮性腫瘤。其病因有:食物中含動物蛋白及脂肪量高,肥胖,家族性腺瘤病,腺瘤和潰瘍性結腸炎等。
發病年齡高峰,我國為30-50歲國外報道為50-60歲。直腸癌男性較多見。臨床癥狀為腹痛、腹部包塊、便血、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大便次數增多、消瘦、貧血和腸梗阻等。大體形態可以分為潰瘍型、巨塊息肉型、浸潤型,其中潰瘍型最常見。
影響預后的形態因素有:癌的分化程度、浸潤腸壁的深度和淋巴結轉移率。手術切除后,一般五年生存率為40%~60%。腫瘤的擴散和轉移主要為:局部浸潤、腹腔腹膜種植和淋巴管轉移至局部淋巴結,晚期可轉移至遠處淋巴結,比如鎖骨上淋巴結,晚期還可以血行轉移至肝、肺、骨、腦、卵巢等部位。
手術切除仍然是直腸癌主要治療方法,術前的放療和化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手術療效。
其他的治療方式還有放射治療、化療、新輔助化療以及其他的治療,比如基因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對于晚期不能手術的患者可以嘗試中醫中藥治療以緩解癥狀,建議去正規醫院的中醫科就診,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