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發燒臉紅怎么辦
病情描述:
發燒臉紅怎么辦
答醫生回答
病情分析:
您可以先測量下體溫,如果體溫超過38度5,最好去醫院檢查血常規,對癥應用退燒藥,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如果體溫低于38度5,可以多喝溫開水,多排尿,用涼毛巾放于額頭上或溫水擦浴,有助于降溫,要密切監測體溫。
意見建議:
為你推薦
-
寶寶發燒怎么辦首先要判斷一下寶寶發燒什么原因。如果是生活當中常見的感冒、受涼引起的,那我們就要觀察一下寶寶發燒伴隨的癥狀。第一個看他的精神狀態,有一些寶寶發燒,他的精神狀態還可以,和以前照樣玩。第二個看他的飲食,看他和以前吃飯的區別。第三個要觀察觀察他的手腳、口腔、口周圍有沒有一些皮疹。因為現在手足口病對于寶寶來說也是不少見的一種發燒的原因,一定要觀察有沒有手足口病。至于寶寶用不用退燒藥,主要是根據他的癥狀,而不是絕對根據他的體溫。體溫即便到了39度、38.5度,如果他的一般癥狀比較好,我們也未必就要用退燒藥。還要觀察寶寶有沒有抽搐的可能存在,有抽搐必須馬上到醫院。或者高燒39.5度甚至40度,那我們就要到醫院去進一步檢查了。如果是體溫39度以上,持續了3天,特別是3天以上,我們要到醫院去看一看。或者是持續高燒,即便用退燒藥也退不下來,也要到醫院進一步的觀察。總之寶寶發燒,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處理的時候,除了考慮用不用退燒藥以外,我們可以用一些中藥,清熱退火的,給寶寶要注意多喝水,多讓寶寶休息為主。如果出現一些持續高燒,高燒時間比較長,甚至一些伴隨精神、飲食、皮疹等等一系列的,其他的一些癥狀,還是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的。02:42
-
孩子發燒怎么辦孩子發燒首先要明確孩子發燒的體溫以及原因,如果是感冒引起的發燒,并且體溫沒有超過38.5℃,可以給孩子服用一些中藥感冒退燒藥,如小兒柴桂退熱顆粒。中藥退燒,安全性比較高,周歲以內亦有明確用法用量。同時配合貼退熱貼、熱水擦拭身體等物理方法進行降溫。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8.5℃,并且有炎癥存在,可以遵醫囑給孩子服用解熱和消炎的藥物,如小葵花小兒柴桂退熱顆粒,成分中的柴胡、桂枝、蟬蛻等中藥,可以起到解熱、抗菌、抗病毒作用。用藥3天后,如果癥狀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或體溫超過39℃,建議到醫院檢查下血常規、C反應蛋白,明確引起發燒的病因,好進一步治療。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師或者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14
-
發燒臉紅怎么辦在發燒的時候出現了臉紅,這個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身體體溫升高的時候,身上的毛細血管相對來說更加擴張。體溫升高的時候臉上包括身上容易出現身體通紅,其實針對這種情況的處理最關鍵還是要處理發燒,要去尋找發燒的病因。如果是細菌感染所導致的發燒,那就需要挑選合適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選擇合適敏感的抗生素進行對癥對因處理,大部分都能取得不錯的治療效果。如果是其它的一些因素而導致的發燒,這需要針對具體的疾病進行治療,燒退之后臉紅就會改善。語音時長 1:11”
-
皮肌炎臉紅怎么辦皮肌炎的病人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特征性皮損,尤其是顏臉部的皮損,包括眶周紫紅色的癢疹,以及指間關節伸側的高創癥等。皮肌炎的病人出現顏面部紅色皮疹,在治療上主要是應用糖皮質激素,一般病例可用口服激素,如潑尼松一到二毫克每天每公斤體重,一到四周病情即可見改善,然后緩慢減量,長需一年以上。如果效果不佳可加用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等,此外也可應用羥氯喹治療皮膚損害,一定要注意防曬,避免應用化妝品等。語音時長 1:32”
-
發燒臉紅怎么回事病情分析:臉上的毛細血管比較豐富,發熱時因血管擴張,使得臉上的毛細血管血流增快,所以臉部發紅發熱。也有一些原因會導致臉部發燒發紅,比如情緒激動、吃辣椒、剛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這些都會導致臉部毛細血管擴張使臉紅發熱。意見建議:要注意病理因素引起的臉紅發熱,比如面部感染,肺結核病人、面部皮膚過敏等都會引起臉紅發熱,應該查明具體疾病,用藥對癥治療。
-
高血壓臉紅怎么辦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診斷眩暈,根據祖國醫學的辯證論治分型中其中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病人由于多思多慮,性情急躁導致肝氣郁結,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出現面紅耳赤,脾氣暴躁,頭暈目眩,這種情況選用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平時保持心情舒暢,調節情志。
-
過敏臉紅怎么辦過敏臉紅可能是由于接觸了某些過敏原,如化妝品、食物、花粉等,導致皮膚的免疫反應。以下是一些應對過敏臉紅的建議。當臉部出現過敏反應時,首先要做的是停止接觸已知的過敏原。如果懷疑是某種護膚品或化妝品引起的,立即停用并清洗干凈。接下來,可以用冷敷
-
過敏臉紅怎么辦過敏臉紅應首先找到病因,去除致敏因素,再口服脫敏藥物,如鹽酸奧洛他定片和硫酸氫氯喹片。過敏臉紅可能是應用含有激素的藥膏、化妝品所引起,還有可能是精神、神經方面的因素造成臉紅,出現的過敏性反應。在治療上,首先,進行病因治療,去除致敏因素,禁忌應用含有激素的藥膏、化妝品,長期應用在顏面部位,避免精神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