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相障礙,也稱為雙相情感障礙,之所以被歸類為重性精神病,主要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 情感波動的極端性:雙相障礙患者會經歷情感的高漲(躁狂或輕躁狂)和低落(抑郁)兩個極端。這種情感的劇烈波動不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可能導致自殺等嚴重后果。
- 發病率的普遍性:雙相障礙在全球范圍內都有較高的發病率,且往往起病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對患者的社會功能和職業發展造成長遠影響。
- 病程的慢性與復發性:雙相障礙通常是一種慢性疾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和管理,以控制癥狀并減少復發風險。
- 共病現象的常見性:雙相障礙患者常伴隨其他精神疾病,如焦慮癥、物質濫用等。這些共病現象進一步增加了疾病的復雜性和治療難度。
- 對治療的挑戰性:雙相障礙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由于患者情感狀態的不穩定性,治療方案的調整和優化也更具挑戰性。
綜上所述,雙相障礙因其情感波動的極端性、發病率的普遍性、病程的慢性與復發性、共病現象的常見性以及對治療的挑戰性,被視為重性精神病。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用藥,并積極參與治療,以期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