橈骨骨折復位后容易錯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骨折類型與位置:橈骨骨折的形態和位置多樣,如近端、遠端或骨干骨折。某些類型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關節內骨折,由于骨碎片多、穩定性差,復位后更容易發生錯位。
- 肌肉牽拉:橈骨周圍分布著眾多肌肉,骨折后肌肉的收縮和牽拉力量可能導致骨折端移動,尤其是在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時,需特別注意避免過度活動。
- 固定方式選擇:外固定如石膏或夾板,內固定如鋼板或螺釘,其穩定性和固定效果各不相同。固定方式選擇不當或固定不牢靠,都可能導致骨折端錯位。
- 早期活動不當:患者在康復期間過早或過度活動受傷部位,未遵循醫囑進行康復鍛煉,也是導致骨折錯位的重要原因。
- 骨質疏松:骨質疏松患者的骨質較為脆弱,骨折后愈合速度較慢,復位后穩定性也較差,容易發生錯位。
了解這些原因后,我們應更加重視對橈骨骨折復位后的固定與保護。患者在康復期間應嚴格遵循醫囑,合理選擇固定方式,避免過早活動,并定期進行復查。如有任何不適或疑慮,應及時就醫咨詢,以確保骨折能夠順利愈合。